触摸作者,走进奇迹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被誉为“美国英雄”的——海伦·凯勒。那么,海伦·凯勒究竟有哪些奇事,让她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呢?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海伦。
(屏显)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代表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一岁半时因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七岁时,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引导海伦阅读交流。海伦毕业于哈佛大学,掌握五种语言。后又致力于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 14 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965 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究竟是什么缔造了这个奇迹?让我们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从作者入手,直接引入介绍,通过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提前了解海伦·凯勒的事迹,深刻体会再塑前和再塑后的截然不同。
幽闭的黑暗之笼
1.朗读2-4段,通过圈划关键词思考: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生活是怎样的状态。(学生朗读圈点勾画后交流)
(明确)“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像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迷茫,恐惧,渴望光明......【板书】
2.重点对第四段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品析,此前的“我”的无助与迷茫,恐惧和不安。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点拨】:运用比喻,用雾天海上航行十分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坠入黑暗世界找不到方向的心灵感受。反复呼唤“光明”,表达了作者受教育前对光明的渴求。引导学生情境体验,朗读指导。(重读“神情紧张”“小心翼翼”“怦怦”“惟恐”“ 呼喊”“恰恰”;递进激昂读加较长停顿“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二)多彩的“光明”世界
莎莉文老师就是海伦的光明使者,第一次见面,她就紧紧抱住了海伦,从此教给她知识和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5-13自然段。通过圈划关键语句,思考“此后的我”生活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相关语句,赏析交流)
(学生交流,屏显)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是我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字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品析,感受“此后的我”的快乐与幸福。【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朗读,圈画关键词句交流赏析的方式,把作者抽象的心路历程形象地划分成两个阶段,并抓住语言的修辞和生动的字词进行品读,回归课文去深入了解海伦再塑生命的过程。